-
基层侨讯
最新资讯
-
- 同心者说 从“方言热”看侨胞文化服务
- 发布日期:2025年04月29日 点击次数:101 所属分类:东台
最近,一则关于海外侨团自发组织“方言传承班”的新闻在侨联工作群里引发了热烈讨论。看到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信息,我突然想到:这场自发性的文化传承热潮,或许正折射出我们工作中需要重新思考的方向。
新闻里,一位老侨胞反复念叨:“孙子现在只会说‘你好’‘谢谢’,我的那些老故事,他听不懂啊。”老人眼里满是失落。作为基层侨联工作者,我们常年统计侨情数据、组织节庆活动、办理证件咨询,却很少追问:这些服务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触及了侨胞们内心最柔软的文化乡愁?那些精心准备的“文化大餐”,是否真正满足了不同代际侨胞的精神需求?
文化服务的温度不在于活动规模,而在于能否唤醒这种跨越山海的记忆共鸣,那些在海外被精心展示的舞龙舞狮、书法剪纸,与其说是日常,不如说更像一场文化表演。而真正让人眼眶发热的,反而是视频里混血孩子用蹩脚的潮汕话喊“阿嬷”时,老人抹眼泪的镜头。
文化传承不应该是强迫下一代“必须怎样”,而是让他们在接触中自然产生认同。就像这次方言班,有的孩子可能学完就忘了,但至少他们知道,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语言,这样一种文化。我们可以设立“侨乡记忆库”:收集老物件背后的故事,录制祖辈口述的民谣,甚至整理那些正在消失的渔家号子。这些看似琐碎的碎片,或许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能连接起散落世界各地的东台心。(东台市侨联)
-
上一篇:
下一篇:侨心港湾 政策暖心连侨谊,初